:::

深度學習提升自主學習力

深度學習提升自主學習力  

  二十一世紀的中學教育發展,著重在透過探究與實作,以「鑑往」為基礎,促進「未來」能力的建構,因此,教育不能還停留在灌輸知識的過程,必須發展以素養能力為導向的教育策略,培養學生具有知識學習與管理的能力,並加以探究、實作、轉化、創新,才能成為掌握趨勢,贏得未來的學習者。  
  探究與實作是臺灣108新課綱課程發展所強調的重點,如何鼓勵學習階段的孩子們向真實世界學習,發展解決當下情境問題的能力以促進心得反思,對於教學設計者是一項新的挑戰。也就是說,在發展教學設計與方案行動時,若能從真實的生活情境出發,激發學習者的好奇心,從嘗試提問,促進發想到統整運用知識、技能,來培養未來公民的情意、態度和價值觀,這是許多教師社群正在嘗試的深度學習教學新方法。
  2013年加拿大教育學家富蘭教授Michael Fullan與他的同僚提出了「深度學習新教學法」(New Pedagogies for Deep Learning,簡稱NPDL)的概念,由傳統教學重視學科知識的灌輸,調整聚焦在重視學習過程,目的是發展學生在真實世界中創造並應用新知識的能力,也就是NPDL教學中想要建構的「6Cs」,即創新(Creativity)、批判思考(Critical Thinking)、溝通(Communication)、協作(Collaboration)、公民素養(Citizenship)、品格(Character),期許能有效幫助學生培育素養能力。
  我在參與許多教學心得分享之後發現:對於學習者而言,投入參與更高階的認知過程,以深刻理解內容和問題,通常能創造跨學科或跨領域的學習機會,如此一來,除了能整合學術學習也能提升個人素養能力,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。而教師在教學設計時,若能啟動學習者的使命感,例如:加入學習任務,讓學習者轉為教導他人學習的引導者,更能提升學習動機,積極參與整個課程發展的過程。
  綜整上述想法,我想建議學習者二件事:第一,落實專題學習的行動:透過專題探究與實作連結有意義的學習結果,形成深度學習經驗。第二,勇於嘗試跨域連結學習資訊:透過跨學科、跨領域或連結外部專業資源,促進統整學習機會。
  學習是為未來生活做準備,不限於課堂上的虛構情境,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故事都存有可探究的脈絡和知識。當我們打開五感,面對真實世界,就能成為自主學習的主體。雖然,自主學習的結果不一定會成功,但凡事不能以結果論,我們更要為失敗找方法。同學們,我很想知道:一開始,你是如何捕捉天馬行空的想像,如何確定學習的方向主題?過程中找到哪些學習的資源?面對失敗這件事,你是喪失自信心,還是期待在下一次的機會蓄勢待發?將來反思學習心得的時候,你會從哪個方向去做回顧,如何訴說這一段故事?
  這樣的自主學習探索過程,能不能類推到每一科的學習或者是終身學習?同學們,你做好準備了嗎?期待跟你一起去尋找答案。